7月24日,美股市場迎來了「黑色星期三」的爆擊:標普500指數創ChatGPT問世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並結束了自金融危機以來跌幅不超過2%的最佳表現;納指和納斯達克100指數暴跌超3.6%,創2022年10月以來最大規模跌幅。
過去兩年一路高歌猛進的超大型科技公司們,在二季報的一顆pi幣多少臺幣?開局,便遭遇了2022年以來最慘烈的潰敗。在此之前,它們被大家稱為「華麗七巨頭」(Magnificent 7),而現在,市場的看法似乎已經改變了...
特斯拉、Google財報不佳,七巨頭一夜蒸發5.5兆
今年上半年,人工智慧熱潮將美股推向新高,但也讓投資人對它的潛在收益產生了更多懷疑。而在特斯拉、Google不理想的第二季報出爐後,這種懷疑進一步加深,七巨頭市值在一夜間蒸發了7,620億美元(約5.5兆人民幣)。
特斯拉財報顯示,儘管第二季營收取得超預期表現,比特幣挖到幾年?但汽車銷量連續第二季出現下滑,汽車業務毛利率跌至15%以下,整體淨利則近乎腰斬,同比大降45%至14.8億美元。
此外,特斯拉CEO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宣佈,計劃在10月10日舉辦Robotaxi發布會,而這一日期較他最初提出的8月8日有所推遲,他承認過去的預測有些“過於樂觀」。
穀歌這邊,二季報整體喜憂參半:「喜」的是搜索廣告和雲業務增長比預期更強勁,而“憂”的則是原本市場看好的YouTube廣告表現顯著低於預期,且公司大力投入AI下資本開支也超出市場預期。
於是,財報發布後,特斯拉股價重挫超過12%,Google亦下跌了5%以上。並且在兩者的「帶頭」下,其他科技巨頭也向下俯衝。投資人越來越意識到,一顆USDT多少錢?AI現在更像是一種支出,而對AI能力的巨額投入是否真的會帶來回報卻還不可知。
槓桿押注廣受歡迎,科技下殺血本無歸
此前,在人工智慧推動下的美股科技巨頭大漲期間,一批以科技股為核心的槓桿型ETF廣受歡迎。對於希望利用槓桿增強回報的投資者來說,此類ETF可以將標的資產的日波動放大兩到三倍,並被設計成短期持有。
美國市場上現有192隻槓桿ETF,總管理資產為652.9億美元,其中最大的一隻Direxion三倍做多半導體ETF(SOLX.US)規模過百億,另外還有Direxion三倍做多標普500ETF(SPXL.US)、ProShares三倍做多納指ETF(TQQQ.US)等。
今年以來,槓桿多頭和空頭單股基金已累積了約9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槓桿多頭ETF的流入巨大,例如SOXL在上週就吸收了超過15億美元資金。在近期科技股的大幅下殺裡,抄底槓桿多頭產品的投資人慘遭「血洗」。
「集中交易」風險降臨,市場風格開始轉向
先前,華爾街就有不少人擔憂AI泡沫破滅的可能,認為人工智慧的反彈使得標普500指數過去一年增加了9兆美元的泡沫,而這個泡沫註定會破裂。從市值漲幅看,幾乎整個標普500指數的上升都是由科技巨頭們推動的。
週三對於科技股的集體拋售是空頭認為市場中潛在的「集中風險」的另一個教訓。儘管暴跌有利於逢低買入,但財報季才剛開始,蘋果、微軟、亞馬遜和Meta等公司都將於下週公佈業績,考驗仍將持續。
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在已公佈業績的標普500指數公司中,利潤超出分析師預期的幅度是自2022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而營收意外則是至少兩年來最糟糕的。
盈透證券高級經濟學家Jose Torres稱,股市調整遠未結束。 “估值擔憂與前期收益、非理性繁榮、盈利預期過高以及總統選舉相伴,本季度可能出現10%至15%的調整,這是一年中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
交易員開始從大型股轉向了市場的落後部分。以羅素2000指數為代表的小型股表現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也是最近11天內第10次)超過大盤股,顯示投資者的品味已從主導基準指數的大型科技公司中轉向。
過去小型股因對利率上升的敏感性而受到的打擊比大型股公司更嚴重,但第一季顯示出初步穩定的跡象。產業分析師預期小型股獲利將大幅反彈,樂觀情況下到2024年第四季末,獲利成長率將達到50%以上。
這也意味著,市場的風格轉向或許還會持續進行。當科技巨頭們不再像看起來那樣“華麗”,曾經的繁榮最終都可能會變成難以下嚥的“苦果”。